作为家中的长子,他默默扛起了接送母亲的责任,从不懈怠,也从不耽误工作。
近年来,新寿村以党建强村、文化兴村、法治安村、产业富村、自治美村为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工作。2020年被命名为云南省 美丽乡村。
带领群众发展猕猴桃1150亩、黄桃43亩、食用菌36万袋,建成年出栏5万只肉兔基地一个。在村委会旁边的一棵黄葛树下,五六个老年人正在下棋。2012年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建成后,水富单设了邵女坪社区,重点开发旅游业,打造滨江旅游。日前,记者从渝昆高速公路水富收费站下高速公路后,行车10多分钟就来到了水富市云富街道邵女坪社区和新寿村,看到眼前的美景,还以为自己来到了沿海大城市的郊区和景区。记者在新寿村采访的当天看到,水富市大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养兔场里,1万多只兔,每4只兔组成一家住在标准间里快乐成长。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水富市在新寿村投入2000余万元,修建并硬化村组公路14.44公里、联户便道路23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便道路。江边是联排别墅、旅游天堂,盘山公路向山上延伸,成排的桂花树站在公路两边,1米左右高的竹编栅栏顺公路护着林地,幢幢楼房镶嵌在青山绿水间……让人分不清这里是城镇、农村,还是景区、庄园。强化救治能力建设,建立新冠肺炎市级医疗专家分组联系机制,将市级的呼吸、感染、重症、中医、感控等相关专家25人分成5个组,分别挂联到10个县(市),指导开展治疗工作。
全市卫生医疗机构增加260家,总量达2085家。全市卫健系统强化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建设418个村卫生室,37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均有达标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围绕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目标,实施医疗机构提质达标建设。
张顺富 摄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达100%。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13个,在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3个。
市第一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通过国家验收,9家县级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5家县级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省级验收,4家县级人民医院创伤中心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提质达标验收。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尽量少生病。11个县(市、区)公立综合医院顺利通过提质达标验收……从2016年到2021年,这些数字是我市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缩影,更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 燕。加大参保扩面力度,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提高到545.22万人,参保率达95%以上,参保群众报销比例提高到75%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全覆盖,建成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88个、心脑血管救治站66个,对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致残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严格落实发热门诊患者、新增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要求。
全市卫生医疗机构增加260家,总量达2085家。两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8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59家达到云南省甲级卫生院标准,创建了社区医院3家。
全市卫健系统强化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
强化救治能力建设,建立新冠肺炎市级医疗专家分组联系机制,将市级的呼吸、感染、重症、中医、感控等相关专家25人分成5个组,分别挂联到10个县(市),指导开展治疗工作。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昭通被列为全省智慧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和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第一批试点城市,迈入扫码就医时代。全面取消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完成新一轮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涉及药品平均降价达52%以上。全市卫健系统聚焦民生关切,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点、堵点问题,全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卫生健康事业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建设418个村卫生室,37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均有达标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救治53.2万名贫困人口,对四类重点慢性病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落实家庭医生应签尽签,并履约服务16.54万人。
医务人员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逐人、逐病核实,按照三个一批分类救治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实行及时发现、精准救治、有效保障、动态监测全过程管理。在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应保尽保的基础上,落实医疗费用报销倾斜、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等惠民政策,有效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市第一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通过国家验收,9家县级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5家县级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省级验收,4家县级人民医院创伤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张顺富 摄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
疫情暴发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立足岗位职责,及时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共设置定点发热门诊15个,定点医院11家,发热病人就诊点154个。范云 摄织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筑牢疫情防线。
张顺富 摄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达100%。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13个,在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3个。昭通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全市卫健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强化整体能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十三五目标全部实现。健康扶贫圆满收官,累计减少因病返贫4.7万户20万人。
围绕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目标,实施医疗机构提质达标建设。把困难群众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取消居民封顶线,重病患者报销比例达90%,低保、特困、孤儿等群体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肝癌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
建设公立医院PCR实验室15个,疾控中心实验室16个,全市每日最大核酸检测量达40070人份本次活动由市科协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云南广电网络昭通分公司联办。
活动内容包括科普走廊参观、科技实物展示、直播竞答等。据悉,根据活动安排,9月底前,昭通市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将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重点科普活动。
此次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惠及群众,打造多级联动、广泛参与、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下一步,还将在各县(市、区)分会场开展相关主题科普宣传活动。论坛倡议,当前,我市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刻,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围绕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以创建文明城市,服务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动员全社会和全民共同参与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昭通日报全媒体 记者 张广玉 文/图。
相关单位在论坛中根据本单位的职责进行了交流。市科协将集中动员组织专家和科技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结合双创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科普联合行动,掀起线上+线下科普传播热潮。
为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会场科普宣传活动举办了以创建文明城市,服务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现场交流论坛。近日,我市开展主题为百年再出发 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2021年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并根据昭通市情,围绕创建文明城市,服务乡村振兴进行了现场交流论坛。
公众通过昭通微科普微信公众号和昭通镜像在线观看直播,领略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据悉,根据活动安排,9月底前,昭通市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将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重点科普活动。